【腾讯云】Lighthouse助力跨境电商业务扬帆出海

易万成老先生在2018年的时候给了我一个十几万字的稿子,是关于惠通桥的。看完后我大受震动,经过很久的努力,瞭望智库于2020年发表了我缩写后还剩6000多字的文章,作者还是写的易万成。参见:以一人之力挽救中国,这个赞誉,他当之无愧

这篇文章老读者都看过。文章发表后不久呢,张祖武的后代就受不了了。在他们的投诉下,今日头条下架了文章,给我发消息要我提供反驳材料,方可重新上架。一来没时间二来没精力,我没弄。

是呢,接到命令跑,不算逃跑

没想到时隔多年后,张祖武的孙子依然耿耿于怀,找到了我。扬言不把公众号上的文章撤下,那就起诉我。至于污言秽语的辱骂自然也少不了。

我记得那篇文章里,有些文字是我加上去的。不过也没否认张祖武是英雄,只不过指出起关键性作用的是易浚华。不否认张祖武有功,只不过是给他点面子,看在他参加了抗战的份上。

既然有些人给脸不要脸,那我们好好掰扯掰扯张祖武到底是不是英雄?

一、矛盾的两个主体

惠通桥,一直以来都和争功紧紧缠绕在一起。自然因为是炸掉惠通桥被认为是功劳,不仅当时的国民政府认为,现代人也这么认为。既然是功劳,有些人就要争一争了。

问题在于,到底是谁的功劳?这就形成了一个矛盾。

在这个矛盾中的两个主体分别是:

1、认为功劳在于败逃的远征军。

2、认为功劳在于在桥边阻击的宋希濂部队。

二、远征军逃兵系统

目前这个系统的代表是国民党军工兵第24独立营营长张祖武。

首先,张祖武并不是自己主动要炸掉惠通桥,而是奉命。给张祖武下命令的是远征军参谋团的高级参谋、工兵总指挥马崇六少将,而给马崇六下命令的是远征军参谋团团长林蔚上将,向林蔚提出炸桥建议的是远征军参谋团参谋处处长萧毅肃中将。

人物关系很简单,建议者萧毅肃,决策者林蔚,执行负责人马崇六,具体执行者张祖武。

其次,炸惠通桥的所谓“功”到底何在?很简单。据说是阻止了日军进入大西南。

我们暂时先不讨论这是不是“功劳”,假设这是功劳,林蔚、萧毅肃、马崇六、张祖武肯定有功。至于谁的功劳大,一般认知中,肯定是决策者、建议者、执行者的顺序。

最终在重庆的国民政府的判定也是按照这一认知来的。决策者林蔚和建议者萧毅肃被授予授予三等云麾勋章,执行负责人马崇六和具体执行者张祖武被记大功一次,而在最下面干具体活的第24工兵营被奖励1万元。

放到任何时代、任何国家都是这么论功行赏。

但是张祖武不服,他觉得自己冒着生命危险炸桥,应该是首功,而不是给他下了命令就跑掉的官老爷。于是他觉得自己的功被官老爷冒了。此时的张祖武忘掉了自己也是炸完桥就跑了,和他所不齿的官老爷的距离也就是“五十步”和“百步”的差距。张祖武很愤慨。可是,张祖武和这些当官的是一伙的啊,你怎么能觉得当官的不要脸而自己却有功呢?

而且试问,把一座桥炸掉就能阻止日军前进的步伐了吗?如果回答说是,那简直就是在侮辱我等的智商。这个问题,我们下个段落来回答。

可是由于中国的作家最喜欢搞渲染,以营造传奇效果。所以惠通桥一开始的出名,就和炸桥紧紧联系在了一起,就和张祖武紧密联系在一起了。

于是张祖武的孙子就此认定了:“我爷爷才是英雄,那些当官的冒功。”

可见,所谓的“冒功说”只不过是远征军逃兵系统在窝里斗罢了。

桥没了,日军就过不来了?那世界几千年的军事史上,打了败仗只要把交通要道一炸,就可以闭着眼睛吹嘘阻止了敌人追击,立下了不世奇功。有没有这样吹的?有啊,惠通桥。

退一万步讲,炸了桥就阻止了日军,那请问是决策者功劳大,还是执行者功劳大呢?那肯定是决策者嘛。没有决策者的大智大勇,光凭一个干活的执行者,张祖武背的起这么大的功劳?

再退一万步讲,炸了桥,数万没过桥的中国军民沦陷日寇之手,桥上的数百人当场丧命,这真的是功劳?

国民政府不要脸,它真的觉得这是功劳。所以林、萧、马、张都立功受奖了。

三、阻击部队系统

在易万成的文章发表之前,也有提及阻击部队的,基本上都是一带而过。当然得一带而过啦,要是把阻击部队详细展开写,看文章的一看就明白了:“原来英雄是阻击部队啊。”那还有炸桥的什么事呢?

重庆的国民政府虽然昏庸,但也没彻底昏庸,它还是搞得清到底是谁功劳大的。阻击部队也有立功受奖的,把这些立功受奖者列出来,就会发现,原来首功不是林、萧,而是易浚华,个人一等云麾勋章、陆海军甲种一等奖章、记大功一次,部队奖励1万元。另一个是和张祖武奖励相当者,易浚华的上级106团团长熊正诗,记大功一次。

张祖武的孙子狂言易浚华的一等云麾勋章是假的,两张图抽肿他脸

惠通桥这个事呢,其实要分成两个部分,第一部分是远征军逃兵炸桥,第二部分是宋溪镰部阻击。

桥炸了,没阻击,日军照样过来,也就是晚过来几个小时。

桥炸了,有阻击,日军就过不来,这一“过不来”是整整两年,直到中国军队反攻打了回去。

而让阻击的主力部队有时间投入战斗,守住阵地的,是第一批赶到的易浚华和他先头部队2个排,他们坚持了3个小时,随后赶到的是易浚华全营,又坚持了一天一夜,等到了106团全团赶到,接着是宋希濂和他麾下36师、然后71军。

试问,到底炸桥功劳大,还是阻击功劳大?

稍微有点是非观的人很容易说出答案。远征军逃兵们把桥一炸,立马就跑。日军过不来了?事实是日军立马强渡。一头撞上了易浚华2个排展开激战。逃兵的功劳还是阻击部队的功劳?

易浚华

所以当年我拿到易万成老先生的稿子,我坚持要投稿给瞭望智库,让央媒来发,而不是我这个小公众号来发,才能更好的正本清源。

这么简单的一件事,为什么在易万成的文章发表之前,都把功劳给了张祖武呢?

我向来对国内的军事作家不友好,真的是我王某人傲慢吗?看看有些作家干的那点事,到底是作家还是历史发明家?

惠通桥这个事有功,那大部分也是阻击部队的。炸桥的那帮逃兵,就算有功,也就那么一点点。

可是,蒋介石的国民政府昏庸,居然以此为功,这为后来的争功埋下了伏笔。

又经过历史发明家的创造,功劳变成了远征军逃兵系统的。发明家不傻,知道把功劳给逃兵们会引起公愤,于是把功劳给跑腿小弟张祖武,并把林萧马这帮当官说成冒功者。这个笔法,成功了。

整天发明创造历史,恬不知耻。

炸了惠通桥,数万没过桥的军民沦陷日军之手,在桥上的数百军民命丧黄泉。诚然,这是无奈之举,但任何一个有良知的人不会将其视为功劳。

四、价值观的沦丧

说个类似的事。朝鲜战争初期,韩军被吓破了胆,把汉江大桥炸了,以求迟滞朝鲜人民军。数万韩军被隔绝在江北,在桥上的1000多个韩国老百姓跟着大桥灰飞烟灭。

崔昌植

负责炸桥的工兵军官叫崔昌植,他不就是韩国版的张祖武么?张祖武炸完桥,带着部队跑了。崔昌植炸完桥,跪在地上痛哭流涕。

炸汉江大桥,决策下令的是韩军参谋总长蔡秉德。第一次准备炸桥时,韩军作战参谋副长金白一和首都警备司令李钟赞厉声质问负责的陆军本部工兵监崔昌植:“军部准备抛下部队和百姓独自逃走吗?”“如果只是切断汉水退路,军部和百姓一起背水一战也就罢了。可是军部先逃,再截断市民退路的话,人们的士气将会崩溃,战史里将留下韩国军队的可耻记录!”

韩国人虽然被人民军打得找不着北,他们还知道羞耻,知道军队是保护老百姓的,把老百姓扔给敌军,自己跑掉,他们做不到厚着脸皮说自己有功!他们知道,史书上会记下这可耻的一笔。

但中国的历史发明家和张祖武的孙子就能做到厚着脸皮说自己爷爷有功是英雄。奇耻大辱,居然被吹捧成英雄。军队保护不了老百姓,把老百姓和自己的兄弟部队丢给日军,居然成了英雄?

崔昌植虽然拒绝金白一,但他也知道羞耻,回头就找到蔡秉德,请求他重新考虑炸桥决定,被蔡秉德训了一顿。后来由于得知美军即将参战,蔡秉德高兴坏了,才没炸桥。

蔡秉德

可是好景不长,韩军顶不住了,等不到美国人了。蔡秉德再次下达炸桥命令。50多岁的原日军大佐李应俊找到20多岁的小字辈金白一苦苦哀求不要炸,等部队撤完再炸。金白一下了狠心,叫来作战局长张昌国去给崔昌植下命令推迟炸桥,金白一说我负全部责任。但路上挤满了车和人,张昌国过不去。而这时蔡秉德的车正好在过桥,同车的、后来当了韩国总理的姜英勋苦苦哀求蔡秉德掉头回首尔,宁可战死也不能逃跑。蔡秉德被说动,大吼回去,但他的副官和司机不干。蔡秉德的车过桥之后没多久,韩军起爆大桥,崔昌植跪地痛哭。

汉江大桥被炸,韩国举国哗然,蔡秉德和崔昌植瞬间就成了民族罪人。1950年8月28日,因为蔡秉德已经战死,崔昌植作为直接负责人被逮捕。韩军军事法庭判崔昌植有罪,死刑。9月21日,崔昌植被处决。而我们这边呢,在历史发明家的吹捧下,远征军逃兵成了民族英雄,张祖武成了民族英雄。中国版的崔昌植——张祖武,他的孙子在争功呢。

到底是韩国人的价值观出了问题?还是我们的价值观出了问题?

到底是韩国人的价值观出了问题?还是我们的价值观出了问题?

到底是韩国人的价值观出了问题?还是我们的价值观出了问题?

既然张祖武的孙子要争功,那就得回答这个问题。到底谁是英雄?是浴血奋战的阻击部队,还是炸了桥把数万军民丢给日寇自己跑掉的远征军逃兵?

张祖武的孙子拒绝回答,然后骂我太无耻,把我拉黑了。

赶紧起诉我,你不怕丢人,我就帮你一把。

内容分享:
【腾讯云】即时通信IM接入AI服务,高效构建智能聊天能力
Top